不知不觉中,周围有些人开始“逆向思维”——卖房后租房。他们的举动在“全民买房”的热潮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或是为了改善住房条件,换一种生活方式,或是觉得房价太高从楼市中“逃顶”。或许他们“在贪婪中恐惧”的举动有些超前,但是毫无疑问他们都很理性。迫不及待的购房人不妨停下脚步思索一下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买房还是租房? 一对中等收入的“新上海人”,在家庭即将“添丁”时,是选择继续租房,还是选择买房?在遇到类似棘手的问题时,通常年轻人都会说服自己选择后者。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在很多“理财达人”眼中,是家庭理财的必经之路。 置业窘境 但是,现在上海置业已经不是一件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的事情。 CBN记者了解到的一个案例是,一对夫妇月收入8500元,目前在上海内环边上租住着一套月租2200元的老工房。扣除两人每月3000元的基本开销结余3300元,这让二人的生活张弛有度。同时,二人还有2万元的年终奖。 算上两人积蓄以及双方父母的大力支持,他们大概有40万元现金用于买房。以三成首付计算,他们可以承受总价在130万元、单价1.4万元/平方米、90平方米的房子。从8月份的房价来看,这一价位只能在“外环外”寻找房源。 如果按照贷款90万元,等额本息20年商业贷款计算,夫妻俩月均还款5419元。这意味着他们搬到了离市区1小时单程上下班的地方居住,却需要付出相当于当地租金2.7倍的月供。这还没有算上近10万元的装修款。 在付出月供之后,他们每个月的现金流为3000元,仅供支撑家中最基本开支,既没有盈余,也没有额外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的可能。这就是“新上海人”租房与买房中的现实困境。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算的话,租房绝对划算得很,所以和买房子来比较,租房子确实经济实惠。但若作为投资品,在目前国内很少找到合适的投资途径的话,房产是不得已的选择。从个人舒适程度和心理上的一种满足和安全感来说的话,买房可能更能体现一种生活追求。”一位自称“刚需”的买房者对CBN记者称。 50年才能收回成本? 按照现在的租金与房价水平,一套中档房大概需要50年收回成本。但是,假设房价上涨一倍,且及时抛出,就有盈利的可能。此时,租金回报就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指标。 “现在豪宅的租金回报率大概只有2%甚至更低。几年前,这一回报率还有接近2位数的可能。”一家港资开发商高层对CBN记者称。同样,一家商用地产专业开发商也对CBN记者坦言:他曾在10年前见证过30%租金回报率的巅峰时期,但是现在持有商用物业的回报率也与住宅物业一样,少得可怜。 例如,当前买一个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预算1万元/平方米单价,大概可以在上海的宝山区找到类似物业。若首付三成,分10年等额本息还,月供3570元左右。同等的二手房月租大约不足2000元。 房价越高,租金回报率只会越低。上海内环内3万元/平方米的一套130平方米面积的房源,月租很难超过8000元。可是买家若七成贷款,月供则可能超过1.67万。相比租金,月供成为一个天文数字。同样,一套在上海月租可以达到4.5万元的别墅,总价已可达到3000万,假设没有贷款和利息存在,回收成本将超过55年。 对于类似看似“无选择”的刚需群体,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刚需,无非是对财产的渴求,是一种渴望得到财产收入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设职业收入所代表的是稳定,那么财产收入必然要付出额外代价,甚至担风险。”所以金岩石认为,“年轻人是否买房,也同样不取决于他们是否结婚生子,而是他们乐意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市场不回归理性,就一直租下去” 白女士曾经以在上海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自豪,但她今年把房子卖了,变成租房一族。 2007年,白女士以9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入了松江一个大型楼盘的一套房。虽然面积只有85平方米,但设计合理,并且有简单大方的装修,总价不到80万元,这几乎是任何一对小夫妻都可以咬咬牙承受的价格。 在入住1年之后,白女士夫妇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他们每天需要起码2个半小时“在路上”。夫妻俩每天乘坐小区班车到徐家汇,起码需要一个钟头,之后再从徐家汇转车到人民广场。即使在通地铁之后,路上时间也没有减少太多。有段时间,白女士甚至自嘲式地把MSN签名改成了“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 更令人气背的是,两年过去,房价仅有不足15%的涨幅,且因为大盘“招风”,每天都有成堆的房子在中介挂牌,新盘的涨幅依然对二手房的升值贡献寥寥。 这在上海地产圈是一个“定律”——凡是楼盘扎堆的地方,价码肯定加不上去。即使因为楼市的狂躁而有阶段性的上扬,也定会随之狂泻。松江板块就是如此,先是从2002年左右的3000元/平方米低价一路走高,直至万元/平方米的巅峰——不过那一波升幅白女士并没有赶上——之后该板块又跌落到不足8000元/平方米。 “大部分人都觉得房子保值甚至可以升值,但如果选得不好,房子一点都不保值。”白女士表示,会升值的房子,或在市中心,或有一个有保障的地产品牌,或配套设施齐全。 这套涨幅不大的房子,让她一直觉得是“鸡肋”。2008年楼市低谷时,她开始动了卖房的念头,在今年的盛夏来临之前,她终于把房子卖掉了,价格超出了她的预期,单价甚至超过了1.1万元/平方米,“房子也算升值了一些,可是看看周边房子的涨幅,再看看物价,就感觉自己的房子好像跌了不少。”白女士说。 从“有房一族”又开始回到了“租房一族”,“我感觉房价一定会掉一些下来,现在的房价高得离谱,房价开足了马力跑了十年了,也该稍微跌一些了。”白女士选择了在中山公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这也是上海市区比较繁华的一个地方,她可以在楼下买到水果或者奶茶,或者她老公喜欢吃的鸭脖子。最关键的是,从这里坐地铁到人民公园,只有仅仅四站路。 她认定了房价会跌,“重新去租房的最关键原因就是不看好房价,我们是最需要买房的一群人,可是却囊中羞涩,如果市场不回归理性,就一直租下去。”白女士表示。 不过,她也有了租房的烦恼,如果住的要离上班地方近,就只能租得起楼道黑乎乎的房子,租住的面积也随之缩小,她和老公只能租住在不到40个平方米的房子里,每个月2800元的月租,刚好差不多是原来的月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