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一句安全感竟然触发了这么多读者的共鸣。”这是《金楼市》编辑部启动“南京住宅小区居民安全感评价调查”以来的最大感受。这其实是一次无奖调查,但至记者发稿时,编辑部接到的读者来电、来信以及网络投票已经突破800组。从一份份调查问卷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区居民的各样心态折射出他们对于这座城市居住生态的真实感慨。
业主的安全感究竟从何而来?
业主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对于这一提问,家住亚东城小区的栖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解答:“谈到安全感,我们小区的工作做得比较认真。有一天晚上,一个陌生人来敲门,吓了我一跳,第二天我就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小区物业,没想到,物业立即安排保安加强在这栋楼旁的安全防范监视,时间连续有几个月之久。
而面对这一提问,维权专家舒可心的观点是,业主作为人,安全感首先是人身的安全,即居住环境的安全与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为物业的主人,慢慢也会关注大家分摊归集的物业费和维修资金等现金的安全,防止被滥用、被盗用、被挪用。同时,还会关注财富价值的安全,即大厦的保值和增值。这几个层次是随着业主素质的提升而从感官层面向理念层面的一个提升。
物业企业的安全感如何保障?
一位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其实物业服务企业同样缺乏安全感,这不安全感主要来源于当下企业自身经营的艰难。以近两年为例,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型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利润在急剧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这也是在选择小区时,物业服务企业喜新厌旧的根源。
对此,舒可心表示,企业的安全,无非是企业自身存亡的危机感和资金的安全。他指出,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不良,导致业主们的厌恶;而业主们懈怠且不监督、不淘汰那些不良企业,更加重了不良企业的比例。从这个角度上看,最终真正“掐死”物业服务行业的人,是业主们监督、淘汰权利的懈怠。
啥样的物管模式才是安全的?
其实,无论是业主,还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性探讨,回归到根本,都必须重新进行物业管理模式的探讨:究竟是业主自治的安全系数更高,还是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来管理的安全系数更高?又或者是尝试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物业的效果更好?只有模式本身找到出路,才是促使物业管理行业走向正轨的根源所在。
舒可心分析表示,目前,无论是自管,还是委托企业管理,问题都出自受托人不受监督。一方面受托人不襟怀坦荡,不主动公开财务、活动安排;另一方面业主懈怠监督而只习惯揣测,宁肯认为受托人不忠,也不肯找证据来证明。一方面打击了受托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造成业主对受托人的不公平评价和待遇。“因此,我认为‘信托’模式是物业管理的最佳模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即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受托人,每个业主都是受益人,有对物业管理事务的任何信息查阅、抄录、复制并直至诉讼的权利。” 快报记者 葛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