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 >> 正文
彭州:大楠村“物业消费”冲击波
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文章来源:物业信息网是中国领先的物业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11/1/19 8:50:09

摘要: 随着灾后重建完成,彭州农民从分散居住转为集中定居。集中居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农村社区管理的新课题。
  随着灾后重建完成,彭州农民从分散居住转为集中定居。集中居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农村社区管理的新课题。
  市场化物业管理,在农村是否可行?低收入群众的利益,又该如何保证?村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何来?本报记者以彭州小鱼洞镇大楠村为例,展开调查。
  陈光余 本报记者 张守帅 邓嗣华
  “物管费”来了
  在农村是否可行?
  在大楠村“鱼凫南山”安置小区,过去一周,村民议事会讨论着一个此前从未触及的话题:“物管费该收多少?”
  大楠村现有居民380户、1143人,灾后重建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震前,九个村民小组散居山边,依靠阡陌纵横的小道,沟通着彼此的往来。震后统规统建,村民彻底告别低矮青瓦房,搬进宽敞小洋楼。
  通水、通电、通气,山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种颠覆,也让村支书马军倍感“棘手”。过去,他过问最多的是农业生产,现在却一下子转向了“社区管理”。
  像他一样,彭州459个农村新型社区书记,面临同样考验。
  “最大难度来自社区管理。”马军说,卫生清洁、治安巡逻、花木养护、公共用水用电,都要投入成本。但对村民而言,“物业消费”属于陌生的认知领域。
  经他测算,大楠村一年的物管开支在12万元左右。大楠村酝酿的方案,是村民承担一部分,村公经费承担一部分,“算下来,每人每月2元钱”。
  “低保”脱贫潮
  能保证低收入群体利益吗?
  以市场方式进行物业管理,是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的发展趋势。但是,作为震后废墟上崛起的新村,不得不首先直面低保户、低保边缘户陡增的现实。
  廖洪安家是大楠村少数没有电视机的低保户之一。他今年66岁,没有一技之长。对于收取物管费,他的态度是,“如果有钱,也不在乎那点。”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成了推进社区管理的关键所在。村上设想出“万亩竹海”计划,将近3000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农业企业,廖洪安由此有了每亩每年1200元的租金收入。按照约定,从第6年开始,村民土地可以入股,与企业五五分成。
  当地民政部门还推出“脱贫行动计划”,设立创业救助专项资金,计划让650户、2270人在2012年前创业脱贫。
  目前,大楠村正在兴建2000余平方米的养兔基地,为有饲养意愿的村民提供兔舍。为鼓励留守妇女就业,大楠村还与彭州本地服装企业合作,承担服饰订单的生产。林代芳在家门口上岗,成为“工人”,每月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
  新家新价值
  能否推动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其实,传统农耕方式正在渐渐淡去。随着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村上创办养兔厂、制衣厂,村民每日上班、下班,生活更有规律,甚至可以在门前养花弄草,追求“品位生活”。
  但村民文明素质、生活习惯与一流硬件环境的融洽,还需磨合。“新家园能创造新价值,每个人的行为,影响到价值的含金量。”马军说,当村民发现良好的社区形象、生活习惯能带来增值效应时,参与的主动性自然提升。
  大楠村的气候夏季凉爽,万亩竹海的打造,为成都近郊提供了观赏、体验竹文化的生态景区。这些有利因素,将为村民致富插上翅膀。村上曾进行过统计,空闲的房屋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入住。
  大楠村已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村民可在悬挂于村委会外的大屏幕上,浏览各类招工信息。彭州市决定要将这个平台做大,做成农村公共服务和产权交易平台。
  村民的梦想是,身处各地的游客,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租赁房屋、预定客房,乃至买卖“小洋楼”。这个长远共识,让村民议论“物管费”这个话题时,显得从容自信:“社区管理好了,农民更加富裕。”
最新供应信息 最新求购信息
查看留言
用户留言
 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产品推荐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