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房地产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望在本月底形成初稿。根据规划,2011年和2012年两年内,全国保障性住房建成量将达到1300万套。 保障房与商品房的统筹规划,已成为今年内地房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基调。而房地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庞大的保障房供应规模将对商品房住宅形成挤压作用,从而对房地产行业格局和商业模式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本报获悉,包括万科、绿城、华润、万达等公司在内,各地产商目前都在寻找自己未来的战略和新的赢利模式。 “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房 日前,一份上海房地产“十二五”规划方案外泄。根据该方案,上海“十二五”期间住房建设总量大约为1.25亿平方米,其中,中小户型商品房及商品住宅仅占比约30%,其余为包括廉租房、经适房、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商业配套。 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中,中央已明确了“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这一思路,“一手抓房价、一手抓保障”也成为今年4月开始房地产调控的核心。 据记者了解,2011年至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政府力推的重点工作。2010年全国完成580万套保障房建设基本已无悬念,而2011年要继续建设680万套保障房,2012年要建设620万套保障房。除上海外,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也已制订详细的保障房建设方案。 北京中原地产认为,针对保障房的落实情况,已由政策制定层面逐渐转到监管层面。以北京为例,9月以后入市的保障房项目已达8个,11月供应的18块住宅类地块中包含保障房建设用地的也占到了一半。保障性住宅供应自今年4季度以后逐渐加速。 财政部的最新通知显示,允许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将大大加快保障房建设速度。以北京为例,2010年来的土地转让收入已达到912亿,按照其中50%为纯收益计算,将可能有近50亿的资金进入公租房市场。 地产商商业模式求变 保障房的迅速上位,以及住房保障法的立法工作展开,将大大改变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以万科、保利等为主的住宅开发商模式,将向多元化的商业地产、综合地产开发转变。 “这意味着,很多住宅开发商要改变自己从前的赢利模式和产品结构,避免和保障性住房冲突,甚至,变身为保障性住房开发商。”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上海绿地集团近年来已经获得多幅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保障房项目,而浙江绿城则早已开始积极推进其“商业代建”模式,其合作对象是政府。绿城在全国承接的安置房代建项目总规模至今已超过250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建设的超过90万平方米。正在形成之中的代建房运营管理模式,将成为绿城未来的赢利点之一。绿城有关人士认为,“代建业务”也是对自有资金瓶颈和行业风险的一次创新和破局。 万科董秘谭华杰也表示,万科的住宅产业化技术更有利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万科希望能参与更多的保障房建设,以及更加注重效益的增长而非规模的增长。 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央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统筹之下,在各种调控措施致地产商资金杠杆急剧降低的背景之下,过去依靠银行贷款和销售回款的开发模式受到挑战,未来在房地产金融资源调配上拥有优势、综合开发能力强的地产商,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而房地产业的格局也将发生剧烈改变。 “现在好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每家公司都在寻找自己新的生意模式。”华润置地内部人士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 |